“桂字号”系列知识产权布局观测|六堡茶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4日
来源:
广西华南技术交易所

分享

收藏
六堡茶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六堡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子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2024中国茶品牌建设论坛上,梧州六堡茶荣获“2024年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20”第13名,首次进入全国前15名,品牌价值达49.73亿元。
本文从产业链构成、行业概况、知识产权布局等维度展开分析,深入了解“桂字号”背后的知识产权布局现状。
六堡茶科普
六堡茶属于黑茶,因原产自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品质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六堡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侨销茶”,有1500多年的历史。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入中国名茶之列。同治版《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产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说的即是苍梧六堡茶。
六堡茶是黑茶的一种茶类,根据茶叶原料、工艺、年份的不同,六堡茶分类有所不同。按原料分六堡茶可以分为茶谷(茶芽)、中茶、老茶婆;按茶叶形态分六堡茶分为散茶、篓茶和紧压茶;按年份分六堡茶包含新茶、中期茶和老茶;按工艺分六堡茶分为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两种。
六堡茶产业规模
茶产业是天然的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广西是中国重点茶区之一。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为此出台了六堡茶的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大力支持企业把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把茶产业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六堡茶知识产权布局
当前六堡茶产业竞争激烈,各主要厂家纷纷展开了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布局,因此,本小节重点关注该产业的专利、商标、期刊、标准等,以全面了解该产业的知识产权概况。
从近十年的专利申请量来看,六堡茶2016年增速最为突出,专利申请增长率达到61.45%,可能是由于政府出台了相关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各项法规,加快了六堡茶产业发展。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六堡茶的产区及周边省份,如广西、广东、湖南等。这些地区与六堡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密切相关,产业基础较好,企业和科研机构对六堡茶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多,因此专利申请数量也相对较多。全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梧州本地茶企占比较多,反映出该地区企业在六堡茶产业中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创新活力。产业链中游(茶叶加工)是六堡茶产业的核心环节,相关产业专利也集中在茶叶加工上,这些专利推动了六堡茶加工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是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据统计,目前六堡茶产业商标申请达2414件,就当前法律状态来看,已注册占比37%,初审公告占比62%,从申请趋势来看,2021年之后,该行业的商标布局意识逐步提高。
近十年六堡茶期刊文献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表明研究热度和关注热度持续升温,学者关注度不断提升。从期刊研究内容来看,早期多聚焦于六堡茶传统工艺、品质特征基础研究,近年来向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微生物作用等深度方向拓展,研究愈发精细化。从报道及发布的刊物来看,主要涉及报刊、杂志及学报等;另外除广西的区域性报道外,也在全国性刊物,如中国茶叶等上有所刊登。
据统计六堡茶现行的国家标准有1个,现行地方性标准21个,其中广西地方标准20个,南宁地方标准1个。从标准的具体内容来看,涵盖了从种植、加工、斗茶、厂房管理、文化传播、出口等多个产业链关键环节。
本文选取了六堡茶产业部分企业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情况进行了了解,具体情况如图。以上厂家均在知识产权布局上各有侧重,整体来看以上厂家都较注重知识产权布局。
六堡茶产业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形成了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企业通过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布局提升竞争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