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专利数据观察系列|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布局概况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15日
来源: 广西华南技术交易所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在当今提倡全球环保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导向与目标。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新能源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装置、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相关设施制造、新能源汽车相关服务。新能源产业的产业架构,见下表。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年度产销均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在全球范围内,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4》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近18%的汽车销售类型是电动汽车,高于2022年的14%和2019年的2.5%。此外,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再次打破往年纪录,销售量达到1480万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表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在不断提高,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逐年攀升也预示着电动汽车市场在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布局情况

  根据图1数据分析,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申请趋势来看,2020年专利申请量较为活跃。近几年,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调整态势。从申请国来看,主要申请国为中国、美国及日本,这是因为上述国家产业基础良好,科技创新水平较高所致。从申请数量排名来看,排名前十的主要申请人来自中日韩三国,在此列的中国企业有:宁德时代、中国一汽、东风汽车、比亚迪等企业。从专利布局的技术来看,全球侧重电池制造、生产线搬运装置及供电装置等技术的研发。

 
图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布局情况

  根据图2数据分析获悉,近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申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申请量最高,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技术创新活跃,企业研发投入增加,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从全国的专利申请量分布情况来看,申请人主要来自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及山东等省市,这是因为上述省份产业创新企业聚集、创新容量大。从申请数量排名来看,排名前十的主要申请人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国一汽等。从专利布局的技术来看,主要为车辆动力装置、电池及辅助驱动装置等技术的研发。从当前中国产业的专利法律状态来看,有效专利(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占比较多,为29631件。从专利运营情况来看,该产业的专利运营总数为6841件,其中转让占比较高,为83.09%。
图2

  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情况

  根据图3数据分析,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20年最高达到143件。从广西的专利申请量分布情况来看,主要申请人来自柳州、南宁和玉林等市,这是因为上述地市产业基础相对良好、且产业相对集中。从申请数量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申请人主要为汽车生产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从专利布局的技术来看,主要为充电方法、二次电池以及电池制造工艺等技术的研发。从当前广西产业的专利法律状态来看,失效专利占比较多,为43.75%,有效及审中分别为39.95%和16.3%。从专利运营情况来看,该产业的专利运营总数97件,其中转让占比较高,为76.29%。未来,建议广西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共享资源,提升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水平。

 
图3

  
  小结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布局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该产业在全球及国内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申请量虽在2020年达到近五年最高点后有所下滑,但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主要申请国为中国、美国和日本。从全球技术布局来看,电池制造、搬运装置及供电装置等技术研发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在中国,近五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申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达到最高点,表明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技术创新活跃,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及山东等省市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高的科技创新水平,成为专利申请的主要地区。车辆动力装置、电池及辅助驱动装置等技术是中国企业专利布局的主要技术方向。广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20至2023年期间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主要申请地区为柳州、南宁和玉林,但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今后广西在核心技术突破和专利运营多元化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统计说明:本文中统计数据为近五年数据,即统计区间为2020-2024年。本文产业数据基于Incopat数据库标引结果统计得出。由于专利数据的技术交叉性、大数据处理精确性、产业体系复杂性等因素限制,存在一定的误差。